科技

首页 > 科技

华为穿越黑障,晚舟破茧成蝶

发布时间:2022-03-29 17:14:20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杨玲玲

  以人才的浓度对抗技术的难度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3月28日下午,华为2021年年报发布会开场前10分钟左右,一位女士低调落座在会场第一排,乌黑长发梳成发髻盘于脑后,白色蝴蝶胸针点缀于黑色套裙上。

  这是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孟晚舟,这场发布会是她回国后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接近孟晚舟的人士透露,蝴蝶胸针寓意着“破茧成蝶”。

  “上一次参加华为发布会还是4年前。过去4年,世界的变化很大,祖国的变化也很大。”发布会上,孟晚舟对包括时代周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回家这6个月,唯有努力学习才能赶上祖国的变化。

  过去一年,对华为来说并不容易,既要面对疫情挑战,又要扛起断供危机下的外部压力。这种变化,最直观体现在经营业绩。2021年,华为销售收入6368亿元,同比下滑28.6%,5年来首次下滑;净利润1137亿元,同比增长75.9%。

  “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要怎么航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大学座谈时发出这样的提问,重压之下,华为如何落子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收入降盈利增,财务韧性增强

  进入美国实体清单后,华为依赖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受到挑战,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在发布会上坦言:“美国连续多年的制裁,给华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特别是消费者(业务)中的手机业务。”

  报告显示,华为三大业务中,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2434亿元,占比38.2%。一年前,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收入4829亿元,占比54.2%。

  在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排行榜上,已不见华为身影。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数据,2021年,华为手机销量或缩减至3500万台。

  在回答媒体关于供应链问题时,郭平表示,解决芯片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过程,需要有耐心,未来华为的芯片方案可能采用多核结构,以提升芯片性能。

  华为在寻求手机业务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在拓展可穿戴、运动健康、全屋智能等领域,收获了不俗的战绩。

  封锁未见松动的情况下,华为还将目光从硬件转向全场景软件生态,加大“鸿蒙+欧拉”投入,展示企业对终端市场下一个十年的愿景。

  截至2021年年底,鸿蒙系统装机总数已超过3.3亿台,其中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设备数已超2.2亿,鸿蒙智联2021年新增生态设备发货量超1.15亿。

  “我们的规模变小了,但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获取能力都在增强,公司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孟晚舟表示,2021年华为经营现金流有较大增长,达到597亿元;资产负债率降低到57.8%,整体的财务结构的韧性和弹性都在加强。

微信图片_20220328182718.jpg

(孟晚舟)

  穿越黑障区,到B端业务打粮食

  C端业务承压后,B端业务成为华为的重要“粮仓”。华为先后成立五大军团、十大预备军团,覆盖煤矿、智慧公路、海关和港口、智能光伏以及数据中心能源等领域。

  去年10月,华为举行五大军团组建誓师大会,煤炭军团、智慧公路军团、海关和港口军团、智能光伏军团和数据中心能源军团正式出征,推动5G加速走进工业场景。

  本次发布会上,郭平进一步以煤炭行业为例介绍,华为作为ICT基础设施提供商,打造全面感知、实时互联、智能控制的智能矿山,提升煤矿作业安全。比如用全景视频的方式,减少中采面的人员数量,用无人驾驶技术替代矿山司机,采用智能巡检的方式,降低作业风险。

  数据显示,2021年,华为企业业务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024亿元。“军团来源于2004年《纽约时报》介绍的‘Google军团’,我们参照这样的模式,通过军团试点,缩短管理链条,快速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郭平介绍称。

  除“军团”作战,云业务也被华为寄予厚望。发布会上,孟晚舟首次披露,华为云2021年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34%,在全球IaaS市场排名第五,中国市场排名第二。

  “几年前,我们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并致力于成为全球的五朵云之一,2021年,我们实现了全球第五。2022年,对于华为来说,增长是一个方面,但更强调核心竞争力。”郭平称,2022年华为将围绕云战略,加速全球数据中心和网络的部署。

  作为汽车圈最受关注的“鲶鱼”,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也动作频频。据报道,华为2021年校招增加的几百个名额,几乎全给了车BU。

  华为不吝投入研发资金。2020年华为在汽车相关研发投入约5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21年翻倍,超过10亿美元。

  新推出的AITO问界M5,虽然销量较之前的赛力斯SF5有大幅改观,但离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定下的2023年30万辆销售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汽车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充分竞争还不曾开始,大家都是这个领域的新兵。”此前,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从煤矿、海关、港口到云计算、智能汽车,华为在To B业务上多点开花。

  “2021年对华为而言,已经穿过这次劫难的黑障区,我们的队伍在3年的持续承压中变得更加团结,战略变得更加清晰。”孟晚舟总结称。

  让天才成群而来,人均年薪70万

  能迅速转向,在B端业务打到粮食,得益于华为马拉松式的研发投入。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2021年,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约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

截图20220112202407.gif

  孟晚舟认为,华为真正的价值在于,长期在研发上的投资,所沉淀和积累起来的研发能力、研发队伍、研发平台,这才是华为构建长期、持续竞争力的核心。

  “仅靠节衣缩食实现不了高质量生存,坚持战略投入,强大自身才有未来。”郭平表示,华为还将持续战略投入,构建未来能力。

  除披露财报数据,华为公布的另一组数据同样引人关注:2021年发放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方面的费用达1371亿元,平均下来每个员工的月薪将近6万元,年薪70.3万元。

  “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这是任正非的用人观。此前,有华为员工在心声社区发布股票分红数据,2021年预计每股分红1.58元。此前的2011-2020年,华为每股分红分别为1.46元、1.41元、1.47元、1.90元、1.95元、1.53元、1.03元、1.05元、2.11元、1.86元。

  “无论是求生存,还是谋发展,人才最关键。”任正非曾在研发应届生招聘座谈会上提出,“2021-2022年是我们的战略攻关年,战略重心要压到前端,不仅保持正常的研发预算,还会额外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攻关经费投入。从战略格局来看,我们要有一股‘新流’进来,让我们血管流着青春澎湃的血。”

  由任正非发起的“天才少年”计划,旨在吸引顶尖人才,他们的工资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共有三档,分别为89.6万-100.8万元、140.5万-156.5万元、182万-201万元。

  郭平介绍,2020年至2021年,华为大概招聘2.6万名应届毕业生,其中300多人被华为定义是“天才少年”。2022年,华为计划再招聘1万多名应届毕业生。

  “让天才成群而来,以人才的浓度对抗技术的难度。”郭平在发布会上称,华为在任何时候都会加大对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吸引,要解决华为的问题需要靠人才,会持续加大对人才的吸纳和吸引。

(责任编辑:李静 )

声明

  一、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二、凡来源非“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三、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于30日内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3857828 。

  四、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会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请读者见谅。

  五、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2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技创新论坛日前以视频方式召开。本次论坛以“科技赋能共同发展,团结协作构建美好未来”为主题,20多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科[详细]

2022-09-16

  @人民日报 日前,从第十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4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北斗三号系统开通服务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服务性能稳中有升,全球范围定位精度实测优于4.4米,为全球用[详细]

2022-04-19

  当前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大量金融业态正在发生改变。受此影响,上市银行员工规模和结构出现变化。哪些岗位员工在增加,哪些在减少?未来,银行员工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详细]

2022-04-12

  通讯员 兵哥 高磊 科技日报记者 郝晓明  3月26日,沈抚示范区开始了新一轮核酸检测。一大早,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工作人员丁筱晏带着他发明的“神[详细]

2022-03-29

  当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会议早已成为大家工作中的日常,但在中大型会议室开会时,还是会经常遇到讲话者近在咫尺,声音却遥不可及,远端听不清讲什么的尴尬局面。  中大型[详细]

2022-03-29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组织机构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2

不良信息举报、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9-89668717 010-63857828 邮箱:csjrhw@163.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城市金融报社(华网) 北京事业部:北京市丰台区高庄119号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