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首页 > 最新资讯

年内发行规模超2600亿元 银行绿色债券为绿色金融发展插上金翅膀+“”

发布时间:2022-11-16 12:03:16 来源:华网-城市金融报 作者:彭 妍

  作为重要的绿色融资工具,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全年呈“井喷式”增长。其发行大增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要让绿色债券资金发挥更大作用,银行还需做好哪些工作?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36家银行发行50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2626.57亿元,无论是发债机构数量还是发行规模都远超去年。2021年,仅有17家银行发行25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950.55亿元。

  绿色金融债发行提速

  从发债机构类型看,国有大行仍是绿色金融债发行主力。除中国邮储银行外,五大国有银行已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900亿元,三家政策性银行累计发行724亿元。其中,中国银行发行的300亿元2022年首期绿色金融债券为今年单笔规模最大;国开行年内已累计发行510亿元,整体规模最大。

  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债数量与发行规模提升明显。截至11月14日,年内已有27家城商行、农商行累计发行29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687.57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超两倍。2021年全年,共13家城商行、农商行发行17只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累计为284.55亿元。

  对于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大增的原因,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近两年,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推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为国内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及领域的统一和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绿色金融债券是一种成本低期限长的融资工具,因此受到包括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银行的积极跟进。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除绿色债券外,绿色信贷也是金融机构支持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绿色贷款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三季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高于上年末8.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从银行三季度数据来看,多数银行在三季报中均披露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如截至2022年三季末,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共11.51万亿元,占我国绿色贷款的55%。从增速来看,六大行绿色信贷规模均有所上涨,其中,中国银行增幅最高达36%,增幅最小的储蓄银行也有25.11%。

  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得益于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而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也离不开系列政策红利的支持。

  2021年7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实施,将绿色债券正式纳入考核范围,其评价结果也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绿色金融的政策框架不断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正式施行,意味着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业务评价不再局限于绿色贷款,而是将内涵扩大至各项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贷款、绿色证券、绿色股权投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理财等。当前,银行机构面临的绿色评价更加严格,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绿色信贷投放,需要发行更多的绿色金融债券,从而扩充负债端资金来源。

  不过,目前绿色金融债仍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在于百程看来,随着绿色金融债券规模上升,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要确保用于绿色领域,切实服务绿色发展。对银行来说,绿色信贷业务涉及领域广,技术性和专业性强,需要提升业务人员专业水平,把握绿色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趋势,识别相关风险,让绿色债券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李静 )

声明

  一、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二、凡来源非“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三、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于30日内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3857828 。

  四、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会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请读者见谅。

  五、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作为重要的绿色融资工具,今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全年呈“井喷式”增长。其发行大增背后的原因有哪些?要让绿色债券资金发挥更[详细]

2022-11-16

  近日,300辆由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车Air ev穿梭于印度尼西亚G20峰会举办地巴厘岛,作为会议的官方用车为各代表团和组委会提供日常通勤服务。图为在印度尼西亚[详细]

2022-11-16

  @海外网 11月15日,日本富山大学和国立研究开发所的一项共同研究发现,闻食物的气味可促进脂肪的分解,这表明未来或有望通过气味进行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富山大学对此表示,今[详细]

2022-11-16

  @央视新闻 在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大规模停电是十分少见的事情,但是最近出于对能源短缺的担忧,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参加一些培训课程,学习应对停电之后的生活问题。尽管今年[详细]

2022-11-16

  @北京商报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这一数字在今后几十年里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有所放缓,且存在地区差异。据官方数据显示,平均每天每[详细]

2022-11-16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组织机构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2

不良信息举报、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9-89668717 010-63857828 邮箱:csjrhw@163.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城市金融报社(华网) 北京事业部:北京市丰台区高庄119号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