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首页 > 观点

银行业需持续给实体企业让利

发布时间:2022-11-16 12:12:44 来源:华网-城市金融报 作者:□莫开伟

  目前我国银行业执行的相应利率与收费政策仍然沿袭经济顺周期的水平,没有因经济逆周期而进行及时大幅调整。

  目前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是,银行到底该不该对实体企业继续让利,银行让利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笔者认为,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实际、实体企业生存现状以及全球银行业经营情况等综合因素来看,至少应把握住四个关键的让利标准。

  从银行经营利润水平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对比来看,如果银行资产利润率、信贷资产利润率、总体盈利水平高于实体企业的资产利润和经营利润率的话,银行就应该持续对实体企业让利。

  目前,没有一个机构对银行经营利润与实体企业利润进行详细记录和对比,只有大致的数据。据国有六大行今年三季报,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254.22亿元,同比增长6.47%,日赚37.56亿元。而六大国有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共计162.5万亿元,资产利润率为0.62%。贷款总额达94.97万亿元,较上年末新增9.6万亿元,贷款利润率为1.08%。

  而我国庞大的实体企业,除了中央以及地方国有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和经营利润率可能稍高之外,把其他实体企业的资产加在一起,无论是资产利润率还是投资利润率不仅可能远低于银行,甚至有可能呈负数。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和信贷资金利润率可能更高,更让实体企业望其项背。所以,目前银行利润水平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尤其是高于实体企业的盈利水平,银行仍需继续向实体企业让利。

  从银行筹资成本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的对比来看,如果银行筹资成本低于实体企业经营成本,银行应该继续对实体企业让利。

  银行经营成本主要包括筹集存款、员工工资、各种设备投入与占用损耗等成本,当然也还包括可能形成的信贷资金损失等成本需计提各种拨备。目前,央行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商业银行筹资成本和整个负债端成本的下降。

  三季度银行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4%,银行的整体筹资成本肯定要低于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银行才能产生正常的息差,而三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4%,表明银行筹资成本仅为2.3%,这个成本肯定比实体企业低多了。因为实体企业的经营成本包括融资利息、人工工资、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投入及折旧等,目前除了少数实体企业或上市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之外,大部分实体企业要靠银行间接融资途径获得,仅贷款一项支付的利率就要达到4%或5%以上,这就超过了银行全部筹资成本的总和。

  从银行盈利水平与全球绝大多数银行盈利水平对比来看,如果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与盈利能力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则中国银行业可持续对实体企业让利。

  根据2020年的一项调查,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中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利润占全球前1000强银行利润总额的28%。虽然银行业利润总额可能受到资产规模、信贷投放额度等因素影响,但至少能说明我国银行业盈利实力很强。

  笔者认为,不同经济发展时期,银行业执行的利率政策(包括存款和贷款)、服务收费水平等政策都应该是有所区别的。目前我国银行业执行的相应利率与收费政策仍然沿袭经济顺周期的水平,没有因经济逆周期而进行及时大幅调整。而且,即便在中央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督促之下实施了对实体企业的系列让利政策,银行业感受到息差收窄、利润下滑的“肉痛”,但实际上让利的幅度还远没有到位。

  在目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需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增强大局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把帮助实体企业脱困化险当成自己的重要使命,给实体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产品和更高效的服务,促使银行业与实体企业形成“同生共荣”的经济格局,共同为稳住中国经济大盘。

  当然,银行对实体企业让利,不是对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实体企业无原则的救助,在让利中也可采取“有保有压、有所区别”的灵活原则,“奖优罚劣”,将让利的重点向有市场发展前景且确实具有较强生存潜力的实体企业倾斜。

(责任编辑:李静 )

声明

  一、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二、凡来源非“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三、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于30日内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3857828 。

  四、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会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请读者见谅。

  五、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目前我国银行业执行的相应利率与收费政策仍然沿袭经济顺周期的水平,没有因经济逆周期而进行及时大幅调整。  目前业内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是,银行到底该不该对实体企业继[详细]

2022-11-16

  据统计,截至11月2日,今年以来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次数已超过10万次,创出历史新高。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已成常态,但达到10万次的“高度”实属罕见。  公私募基金[详细]

2022-11-09

  11月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东威科技发布股东减持公告并致歉。公告称,股东谢玉龙在未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的情况下,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了50万股股份,套现金额7561万元。由于这些股份[详细]

2022-11-09

  据统计,今年在三季报披露拟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达到13家,这也是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在三季报披露分红方案。从年度分红、年中分红,到三季度分红步入常态[详细]

2022-11-02

  据河北证监局近日披露,河北银行因基金销售业务存在五大问题,被该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具体来看,河北银行未及时建立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合规人员配备不足;[详细]

2022-11-02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组织机构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 备案号:陕ICP备17004592号-2

不良信息举报、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9-89668717 010-63857828 邮箱:csjrhw@163.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一路10号中投国际大厦A座18层城市金融报社(华网) 北京事业部:北京市丰台区高庄119号

陕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