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主办的《2022·径山报告》在京发布。
长期以来,人们对金融的刻板印象就是“嫌贫爱富”,但挑选客户、设置门槛、要求抵质押等,其实是由金融业作为一个风险行业的内在规律与自身逻辑所决定的。《报告》认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最终靠的是高质量发展。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助力缩小收入和财富差距方面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指出,金融促进共同富裕面临四方面挑战。第一,金融发展质量还有待提升。一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减,金融机构补充资本金和处置不良资产压力增大,信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二是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直接融资占比仍然偏低。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程度高、结构不合理,还不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高质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三是金融双向开放有待进一步扩大。我国的金融开放仍以管道式开放为主,全面制度型开放体系尚未形成。四是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尚需提高。
第二,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均处于较高水平。财富不平等程度超过收入不平等程度,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挑战更大。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较大并存的现实情况,给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考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有待提高。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约有4亿-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实现从“金字塔”型社会迈向“橄榄型”社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于扩内需、促增长,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金融如何支持中等收入群体倍增,需要深入研究。过去较长时期,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信贷扩张,金融对促进经济增长,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也推升了全社会债务水平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加剧贫富分化。未来在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进而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金融需要在新形势下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体现。均等化不是简单平均化,均等化不仅保障全体公民享受公平可及且大致均等的权利,即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更重要的是促进机会均等的“普惠”,也是衡量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不均衡问题突出。当前,我国金融在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需要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化配置资源作用。
(责任编辑:李静 )
声明
一、本网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本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二、凡来源非“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转载稿件,其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单位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应予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三、如本网所刊载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版权人于30日内来电、来函与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63857828 。
四、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会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请读者见谅。
五、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2-12-20
2022-12-20
2022-12-20
2022-12-19
2022-12-19
最新阅读